前不久,英國雜志《自然·氣候變化》刊發一項新近研究稱,全球變暖之下,當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上升2℃時,歐洲近一半多的滑雪勝地將面臨“非常高的雪量不足風險”;當氣溫增幅為3℃時,其缺雪風險率會上升至91%;如果溫升突破4℃,其風險率則高達98%……在全球范圍內,積雪短缺和冰川融化已成為氣候變化的明顯標志,從旅游業到職業滑雪比賽都受其影響。
瑞士的滑雪場在幾十年前夏季也可開放,但如今大部分只能冬季營業;意大利奇莫內山雪場40年以來首次在圣誕假期停業,整個滑雪季損失了40%的收入;法國阿爾卑斯山區圣菲爾曼的滑雪場,去年因冬季積雪不足,不得不拆除纜車、停止營業。
為了應對氣候變化,一些地區開始嘗試創新滑雪場運行模式,以確?;┻\動的可持續性,滿足滑雪愛好者的需求。其中,室內滑雪場和旱雪場等新型滑雪場逐漸嶄露頭角。這些滑雪場不受季節和氣候的限制,能夠全年提供滑雪體驗。
旱雪打破了過去只能在低溫環境下存續的限制,利用一種金屬和塑料合成而制的材料,無需水和電,不污染空氣、不破壞環境,便能模仿出與真雪表面類似的潤滑效果。我國在傳統旱雪的基礎上進行改良,研發出“金針菇”形態中國旱雪,從安全性、潤滑性以及高仿性方面取得顛覆性突破,為世界旱雪行列增添一抹亮麗色彩。
另一方面,為了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,一些可再生能源正在被引入滑雪場。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,主辦方就利用二氧化碳超臨界制冷技術實現安全、高效、低成本、高品質的人工造雪,傳統方式生產1立方米的雪大約需要30度電,而二氧化碳人工造雪技術下耗電量降為18度至22度,同時造雪產生的熱量將全部回收,用于提供熱水與比賽用熱。此外,延慶高山滑雪中心競技結束區和集散廣場安裝了太陽能設備,滿足工作人員、運動員和觀眾的熱水使用需求……
面對上述諸多變化與挑戰,滑雪業在引入新的滑雪模式及可再生能源利用上做出大膽嘗試,為人類社會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、實現可持續發展探索更多的可能性。
(作者:于桐?責任編輯:張明祿)